中文译名:洋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

    提起时下的名牌,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毫不迟疑地脱口而出,而且回答的品牌肯定是海外的比本土的来得快。为此,国外的媒体也竞相报道:国际品牌光顾中国,来一个火一个,似乎品牌的力量势如破竹,不可阻挡,殊不知还有中文译名的强大魅力。

    星巴克(Starbucks)初到中国,没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变化,只是平添一道墨绿色的风景,给早年来到中国水土不服的老外提供一个绝无仅有的避风塘。可进入九十年代,中国经济蓬勃发展,随着时尚逐渐统一,文化相互融合,星巴克也一扫过去门庭冷落的局面。不可否认,在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,谁又不想品味一下不同味道的生活呢?

    宜家(IKEA),一个世界家居界的龙头老大。进军中国市场,还是独具匠心以中文名字和品质魅力为先导。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原名的发音,在家的概念基础上,加上一个中国古诗浓妆淡抹总相宜中的宜字,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。如今,宜家的广告并不多见,可逛宜家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一种时尚,白领购物的首选。

    家乐福(Carrefour),这家著名超市的前身是位于法国阿讷西市内一个十字路口的小店,原意为“十字路口”。可进入中国,却登上了大雅之堂,成了家喻户晓的连锁超市。虽然它的物品繁多是吸引顾客的法宝,但说起它的中文译名,全是老百姓爱听的好词儿,家庭,快乐,幸福。也是,生活离不开购物,谁不想沾沾这些吉祥话呢
享誉全球的必胜客(PizzaHut),不远万里,来到中国,且不说它的品质,就说它的名字就让人爱听。胜当然就是胜利,客无疑就是尊贵的宾客,前面再加一个程度副词-必,标新立异,别具一格,吸引着有识之士,极尽中文造化之能势。

    可口可乐(Coca-Cola),得名于主要原料中的古柯叶(cocaleaves)和可乐果(kola)。发明人约翰·彭伯顿把kola中的k变成c,目的是让名字更好看一些。虽然它早就进入中国,早年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就有它的身影,但广为流传还是改革开放以后。聪明的国人,利用它原名的中文协音,通俗化地起了一个朗朗上口,响当当的中文名字可口可乐。试想,一个饮料,可口还不够,还要可乐,消费者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 至此,译名唐装的杰作,具体到是那个人现在看起来已经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从西装革履到灿烂的唐装,洋品牌在中国的成功,有中文译音的魅力,也有品牌的影响,更有品质的力量,但归根结底是有中国繁荣的经济作为肥沃的土壤,是中国市场的变革滋润了他们腾飞的翅膀!

正名聚风水,名字改命运

正名苑,您命名与风水的智囊团